/Public/newsdcity/images/sd_logo.png

资讯 民意 文化 美食 制造 教育 驿站

东部 投资 顺控 健康 办事 论坛 博客

论众筹修塔的必要性与可行性

2018-06-03 15:32顺德城市网




■文/杨文灿


   听说要顺德要众筹修缮“双塔”,本想写篇万字论文,论证其必要与可行性。提笔又想,论证之类的,那非得要高工以上的专家团队才有资格和能力;笔者是连对角线都划不直的人,岂敢班门弄斧;于是,笔头转向,不改标题改内容,把严谨的论文写成随笔式,散漫就散漫点,只要能把意思说清楚也算是件好事。


  顺德境内,至今尚存古塔有主要有四座,即“青云塔、太平塔、七层文塔和桂洲文塔”。而极具有风韵感和人文味的,莫过于顺峰山公园的青云与太平;“双塔”脉脉相守,已近四百载,在水一方,不离不弃。常说风雨无情,岁月有迹,再坚固的塔,也需要不时修葺,可以肯定地说,世上没有无须修缮的塔。


  塔,在民间百姓的眼里,喜欢称之为“宝塔”,是一种扶正祛邪、护佑平字的吉详建筑;捐资修塔,在中国人的心里,从来都是件神圣的事,这也是芸芸众生乐于捐资的原因。塔,这个字,是由隋唐时,佛经的翻译家造出来的;随着时间的推移,塔逐渐脱离宗教走向世俗,衍生出了观景塔,风水塔、文昌塔。造塔形建筑,则可上溯到三国之时,丹阳人笮融“大起浮图,上累金盘,下为重楼”,这是中国造塔的现存最早记载,所造的塔当为楼阁式。


  顺德双塔,据史料记载,最初是作风水塔之用。然而,对这方水土的人来说,更愿意当作文昌塔。据坊间传说,青云和太平两塔,为顺德带来了鼎盛文风。双塔建成七年后,顺德即诞生了立县以来的首位状元郎黄士俊。检索顺德科举成绩单,似乎不是瞎说;有宋以来,顺德有文武进士762人,文武举人2397人,两者都是于清为盛;巧合的是,双塔正是建于明后期。把文脉兴旺归功于双塔,肯定如同女娲炼石补天一样,纯属美好的意愿;可从心理学与民俗学角度看,有所寄托则有所感悟,或许也有道理。当然,再次申明,本文要做的是“文不对题”,肯定会少些考据之类的,就塔说塔,仅此而己。


  退而论之,且不说传说与向往, 就风景说风情,修塔也是件利民的好事。双塔静立山之上水之侧,早已成为顺德美景;如今,离最迟一次修缮已过三十年;假如残破过分了,必然有失大雅;一旦有失,先是对不住四百年前,那位捐俸禄首倡建塔的倪知县,还更对不住这方山水人物与情怀。


  既然修缮双塔是正道,那就动工哟。俗话说,兵马未动,粮草先行。修塔,不是堆积木,需耗力费钱,没银子是万万不行的。那银子从哪里来呢。有人可能会讲,当然是官方出呀,再说了,顺德也不是没修塔的钱。本人也绝对相信,百强首县,不会连这点银子都掏不出,所以说,这不是问题的关键。关键是,按照文化传统,修宝塔,还真不能全由官方付账,还真的要众筹募捐,以广结善缘,让人能多求福报。


  要理解这点,那先翻开双塔史。其初建时,也是各方捐资而建;后来又经多次修缮,也均有赖社会力量共同担当。据资料显示,这次“众筹”修塔,政府出资200万元,众筹目标是3000万,这与当初建塔时的情形似乎是一脉相承;而捐资公益,在此早已深入人心,甚至成为文化传承,此次众筹修缮“双塔”,必定会善至事成。


  有必要性,更有可行性,自然还要提下修缮操作的严谨性;这些,对于行止有序的顺德来说,相信这是完全可以做到的;既然如此,那就坐等双塔修缮的功德圆满。


  (图/顺德城市网俱乐部成员马彦良)



顺德家园APP
分享到
网友评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