/Public/newsdcity/images/sd_logo.png

资讯 民意 文化 美食 制造 教育 驿站

东部 投资 顺控 健康 办事 论坛 博客

右滩这座宗祠传承着状元的荣光,世代书香绕梁

2020-10-30 16:06顺德城市网


  在顺德,最大的景点文化特色,少不了传承着家族荣光的古韵祠堂,在顺德现有的10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中,祠堂就占了3处,其中杏坛右滩的黄氏大宗祠更是意义非凡。


  据了解,中国千年科考,全广东出过九位文状元,顺德就占据三分之一,三位状元分别是伦教人张镇孙、杏坛人黄士俊和梁耀枢。其中只有黄士俊状元的家族祠堂有迹可寻,这就是“黄氏大宗祠”,至今已有400年历史。




  黄氏大宗祠位于杏坛右滩村,始建于明代,它是明代万历状元黄士俊的家族祠堂。黄氏大宗祠占地1614平方米,为三门五间三进砖木结构硬山顶式建筑。大门外一片横向庭院,宽广开阔,气势不凡,左右两侧均有成排的旗杆石矗立,显见当年黄氏家族的显赫。




  大门两边有石砌包台,两侧门额上分别混雕花鸟饰纹和“兆启鳌头”、“徽流燕翼”,梁枋两端雕有人物、花鸟饰纹,祠堂木雕工艺极其精湛雅致。




  黄氏大宗祠的建筑设计大气简洁,雄浑敦厚,有大家风范。建筑用料极考究,中、后座的檐柱采用方型石柱,是已经打磨过的,手感光滑。大宗祠历经重修,保留有各时期的建筑风格,房梁、房顶、瓦脊、檐口装饰精美,集灰雕、砖雕、石雕、木雕和陶塑之大成,极具珠江三角洲明清时期祠堂建筑的典型艺术特点,尤其是木雕工艺精湛雅致,有较高观赏价值。




  黄氏大宗祠2002年成为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,现建成顺德状元文化博物馆。正是因为“状元祠”的荣光所在,右滩村可谓“代代书香”,传承着家族的荣光。




  还真别说,关于状元黄士俊的传奇,还有这么一段故事:


  黄士俊小时候遇到一位老人,老人见他,只对他说了一句:“倚松酌酒,金杯影里动龙鳞。”然后飘然而去。黄士俊当时不明白这话的意思,不过,聪颖过人的他把它记在心里。


  多年后,当黄士俊在金銮宝殿上面试时,万历皇帝出一上联:扫叶烹茶,宝鼎烟中浮蟹眼。黄士俊沉吟片刻,忽然想起很多年前那位老人的话,于是他气定神闲应声朗对:“倚松酌酒,金杯影里动龙鳞。”此联不仅工整稳妥,而且气魄夺人,皇帝听后龙颜大悦,叹为捷材,钦点黄士俊为当科状元。


  如今,这个传奇故事中的对联,写在状元祠中黄士俊金像两侧的大柱上,不禁让游人浮想联翩。


相关阅读:


顺德状元谱


张镇孙(1235-1278)


  熹涌(今伦教熹涌)人,出身官宦世家。宋咸淳6年中举,第二年会考夺魁,历任校书郎、婺洲通判。宋末,元军进逼京城临安,张镇孙在婺洲孤立无援,弃城奉亲南归。回乡后,与当地南宋官员合作分东西两路抗元,曾一度收复广州。后因敌众我寡再度失去广州,第二年初,眼见复国无望,自尽殉国。现广州市的状元坊就是为了纪念张镇孙而得名。


黄士俊(1570-1655)


  右滩人,明万历年间状元,历任国史馆修撰、太子洗马、礼部尚书、太子太保等,一度入阁担任宰辅,领太子少傅兼文渊阁大学士衔。黄士俊虽无显赫功绩,但为人颇公正,因不袒护权贵而获得“清正黄尚书”的评价。


梁耀枢(1832-1888)


  杏坛光华人,清同治十年(1871年)状元,授翰林院修缮。累官至侍读学士、参事府詹事。慈禧太后曾说:“梁耀枢是一位‘金玉君子’也!”这话在朝中一传开,梁耀枢被百姓称为“金玉状元”。梁耀枢50寿辰时,慈禧特送寿屏,上书“及第芙蓉,冠众香国,校书天禄,为清平官”。


朱可贞(1628年武状元)


  龙江人,其臂力过人善使大刀强弓。曾授锦衣副千户,历升中都副留守,因得罪上司,一度贬戍柳州。不久回粤复职,大破阳江、电白一带的海盗,继而奉调广西海防。后因目睹当局昏庸,国事日非,终于心灰意冷,辞官返回老家,作诗练字终老。著有《单松斋诗草》。


  来源:编辑整理

  图片:顺德城市网摄影俱乐部“savanna”

  编辑:李晓华



顺德家园APP
分享到
网友评论